話說台客雖然是三立「戲說台灣」的粉絲,但他偶爾也看正常電視劇,好比兩年前(2014)台視播映的「純純」。請以台語發音,筍(三聲)筍(兩聲)。

其實我一度以為,他是因為女主角周幼婷才盯著看的,後來發現,原來在演鄧雨賢的故事,立刻恍然大悟。又因為男主角是黃騰浩,所以我也跟著看了好多集(嘿嘿,我也有看光陰的故事)。

感謝這齣戲,拉近了我和台語老歌的距離,小時候練琴彈過「望春風」,卻渾然不知作曲者是何方神聖,幸好透過我家台客和黃騰浩的幫助,終於開始認識這位台灣歌謠之父。

(一直不喜歡某某之父這類稱呼,總覺得超誇張,但了解鄧雨賢生平之後,就知道他完全當之無愧,套句網路時代的用語,他完全就是大神,例如劉德華被網友叫華神,那鄧雨賢當然就是賢神。)

多年前我迷戀周杰倫時,上網找了很多他的報導(主要想看別人如何誇他),其中有一篇寫得最貼切,記得大概是這樣說的:「周杰倫的出現,讓中文歌壇一夕變色,從那時候起,所有其他的中文歌都變成了老歌。」

這就是開創。而這段話完全可以用來形容鄧雨賢,甚至更勝,因為在鄧雨賢出現之前,沒有所謂台語流行歌壇,這如果不是開創,什麼才是開創?

而「大稻埕行進曲」就是鄧雨賢出版的第一首歌曲,附上youtube連結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gYFNcrkUZk

曾經,無知的我以為台語老歌都很悲哀,尤其是日治時期的歌曲,因為我理所當然的認為,被殖民者飽受日本人打壓,一定每件事都超不順心,只好寄情於歌曲,訴說滿腹委屈。

不過,去年看了幾本描寫臺灣日治時期的書,漸漸揭開當時神秘面紗(我對日治時期的歷史超級陌生,因為國中課本沒有太多著墨,而本人自從高二之後就沒上過歷史課了)

在鄧雨賢創作「大稻埕行進曲」的1930年代,臺灣已經被日本統治超過三十年,當時的台灣社會還沒有皇民化活動,算是個穩定發展的年代,還開始有了男女自由戀愛,根據我看的「躍動的青春-日治台灣的學生生活」一書,當時民眾的休閒娛樂頗多,台北城內還有許多時髦的咖啡館、喫茶店,學生的校刊上還有店家廣告,社會氛圍絕不沉悶。

(當然被殖民者肯定是被打壓的,尤其是社會菁英,不過,一般民眾還是有娛樂活動的,他們聽音樂、喝咖啡、逛街約會,還吃冰淇淋呢,跟現在年輕人差不多吧)

這就是「大稻埕行進曲」的創作背景,這首歌當時以日語演唱,日文歌詞寫到大稻埕的四季街景變化,還提到當時最有名的豪華大餐廳—江山樓(2001年楊林和溫碧霞主演過同名連續劇,就是以此為根據)、繁榮的太平町(延平北路一帶),甚至提到爵士樂,有夠促咪。

然而,更讓人驚艷的,是鄧雨賢的曲調,這曲子完全是活潑動感的節奏,聽著聽著就腳癢想跳一下,呈現快樂氣氛,讓人有自信可以像當年小旋風林志穎那樣,邊唱邊跳還可以邊笑。當時若有KTV,這絕對是HIGH歌無誤。

之前看民視的專題報導,鄧雨賢的兒子回憶,他父親熱愛創作,靈感一來,即使是在飯桌上,也會拿起碗筷敲打起來,哼哼唱唱,快意無限,想像那畫面,朱宗慶、STOMP打擊樂團應該都要喊他一聲祖師爺爺。

同樣是快歌,我個人更喜歡「跳舞時代」,畢竟是鄧雨賢在「大稻埕行進曲」幾年後的作品,同樣是輕快曲風,但整體聽來更自在俏皮的fu。


先附上「純純」劇中演唱「跳舞時代」片段的連結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HHjKAB3QOVA

 

我喜歡的是「純純」電視劇中所唱的版本,對於真正的純純所演唱的版本,坦白說有點聽不太習慣,然而,畢竟純純是臺灣第一位流行歌手,在八十年前的社會,完全沒有前輩的台語歌壇,要唱出前所未有的歌曲,肯定聽來是不同凡響。

尤其純純原本是唱歌仔戲,聲音十分高亢,且被找來唱台語流行歌時,也才十來歲。

關於純純,早逝的臺灣第一位女歌手,之後再來寫一篇,抒發一下我對她的無限好奇。

*補充一下,關於「大稻埕行進曲」,有個神奇的故事,這首歌,居然直到2007年,才由一位台語流行歌謠的愛好者在跳蚤市場找到唱片,在此之前,這首歌沒.人.聽.過!許多研究者甚至要懷疑,也許沒有這首歌的存在(謎樣程度好比美人魚傳說吧,我猜),只能說,這一切實在太奇妙了。

看完新聞,我終於完全搞懂為何音樂劇「四月望雨」要重做一首新的「大稻埕行進曲」,一開始誤以為他們在搞破壞來著。

新聞:傳說終獲證實

*補充二,鄧雨賢是客家人,因此「純純」電視劇有許多客語台詞,我一開始曾經誤以為我家台客在看客家電視台。所以鄧雨賢能說三種語言(日、台、客語),整個崇拜再升一級。

*補充三,誰再來拍一部大稻埕吧,明明很多題材啊,而且連歌曲都有現成的了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燦非 的頭像
    燦非

    微風吹來的日子

    燦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